《大話西遊》沉浮20多年,隱藏著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

《大話西遊》沉浮20多年,隱藏著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

2019年逐漸接近尾聲,原定於2020年上映《太極》討論度越來越高。
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每次一有周星馳的電影上映之前,都會有這樣的呼聲:我們都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。

一切都源於24年前的經典電影——《大話西遊》。

所謂那些年我們欠的電影票,都是因為這部電影。

為什麼這麼說呢?

簡單來說,《大話西遊》上映之時票房慘淡,等到大陸重映的時候,票房和星爺沒有關係了。

所以每次一有星爺的電影,總會有「欠一張電影票」的呼聲。

《大話西遊》被奉為經典,其實經歷了一番波折,當初上映的時候,香港的觀眾並不買賬。

當時香港人看電影,可是用真金白銀買的電影票進場觀看,觀影方式的確是比內地要先進許多。

那麼,花錢看了一部低於預期的電影,自然對其的評價就不言而喻了。

前期4500萬元的成本投入,最後只上映了7天就匆匆下架,僅收回了不到一百萬的票房,甚至連周星馳開的星彩公司都因此倒閉,慘不忍睹。

還有,對於經典的翻拍和取材,在香港電影界已習以為常,對於西遊這種的經典題材如此翻天覆地的顛覆性作品,給當時的觀眾不小的衝擊。

簡單來說就是,題材本身砍掉了一大部分觀影者,內容上對經典的解讀沒有深入觀者的內心,導致口碑下滑。

更別提,這個系列連著上映兩部了。

不僅僅是香港觀眾不買賬,就連業內人士也不看好。

《大話西遊》里幾乎所有的音樂,包括民族器樂的配樂,都出自著名電影配樂大師趙季平之手。

但在電影的片尾字幕上,卻沒有出現趙季平的名字。

不是片方漏標了,而是趙季平本人主動提出不署名的,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

要知道《大話西遊》是香港與內地合拍的,成本投入巨大,製作方面根本也不敢懈怠,於是他們找到了趙季平老師。

接手作曲這活之後,趙季平卻不看好《大話西遊》。

原因是趙季平一看劇本就有些崩潰了,劇本亂七八糟的,孫悟空怎麼可以談情說愛,唐僧怎麼會變得如此的煩人,這不是糟蹋經典了嗎?

他決定去片場一探究竟,正好是孫悟空在牛魔王體內打鬥的那場戲,到處都掛著五臟六腑,這番場景讓趙季平更受刺激。

明明是好的經典題材,怎麼變成這幅模樣?

但是答應過的事,趙季平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,秉著敬業的精神還是認真對待《大話西遊》的每一首配樂。不過他提出了要求:電影不要署我的名!

劉鎮偉但是拍《大話西遊》的時候,是有劇情藍本的,可到真正開拍之後並沒有完全按劇本來,很多台詞都是演員現場發揮的。

還記得那句堪稱經典的台詞嗎?

「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,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:我愛你。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,我希望是,一萬年。」

這句竟是從王家衛的《重慶森林》借鑒而來的。

後來電影開拍後,與設想的越漸脫軌,劉鎮偉就將錯就錯,將《大話西遊》拍成了摻雜太多元素的無厘頭喜劇。

即便如此,也沒捕獲觀眾的心。

諸多的自身因素,使得這部片在當時被划上了「爛片的稱號。

那麼《大話西遊》又是如何佔領內地觀眾,迅速大火呢?

90年代末盜版行業剛剛有苗頭,《大話西遊》通過盜版行業進入率先進入內地高校。

當時北京高校的老師認為這部片有一定意義上的創新,被作為範例在高校內部傳播開來,沒想到受到了許多學生的追捧。

電影里對感情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叛逆,不偏不倚地撞上了當時年輕人的思想熱潮。

當然也有學者開始解構分析《大話西遊》,周星馳因此被推上了電影大師的神壇。

後來央視正式引進《大話西遊》,喜劇元素、傳統文化、文學經典等要素的加持,使得《大話西遊》的熱度迅速從高校蔓延至大江南北。

火到什麼程度?連盜版CD都賣瘋了!

《大話西遊》的風靡,可以說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。

時過境遷,它已經成為好幾代人心目中的經典。

直到現在《大話西遊》里的台詞,以及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愛恨糾葛,仍然深深紮根於我們的腦海里。

連周星馳一開始都想不明白,為什麼這部片能在內地這麼受歡迎。

但後來他,或許是找到了答案:用心去製作的電影,就更能打動人心吧。